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常被稱為「碳關稅」,已成為台灣出口導向企業必須面對的重大國際貿易壁壘與氣候法規。
AIOT綠色數位轉型顧問Rich老師的創新天地 是分享Rich老師針對各類創新領域:數位轉型、綠色轉型、人工智慧、物聯網、Fintech、智慧工業、研發創新的方法,流程改善與創新等心得,經驗與教學內容.
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企業社會責任議題的日益重視,ESG(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治理 Governance)已不再只是企業形象塑造的附加價值,而是邁向永續經營的基本門檻。尤其在建築產業領域,其涵蓋從建材製造、工程施作到建築物營運整個生命週期,碳排放總量占全球總排放的超過三成,顯示其在減碳策略中占有關鍵地位。台灣企業在此趨勢下逐步嘗試從建築設計到營運全流程,導入數據驅動與科技應用,以建構符合ESG理念的智慧永續建築體系。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資源短缺和永續發展的重大挑戰之際,台灣農業正迎來一場以創新(Innovation)和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為雙軸核心的深刻轉型。這場轉型不僅是為了應對現實困境,更是為了抓住其中蘊藏的巨大機遇。透過將 ESG 原則融入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台灣農業正朝著更具韌性、更高價值和更具社會意義的方向發展,展現其作為「綠金」產業的競爭力。
接下來以ESG三個角度分別闡釋:
在全球永續發展的推進下,企業的角色早已從單一經濟創造者,轉型為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多重角色擁有者。台灣企業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議題與永續指標壓力,利用「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兩大策略,以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雙引擎是必然趨勢。這兩者不僅彼此互補,更共同構築了企業邁向循環經濟的基礎架構,並驅動全產業鏈的價值創新與責任擴展。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常被稱為「碳關稅」,已成為台灣出口導向企業必須面對的重大國際貿易壁壘與氣候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