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遷與全球資本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永續資訊揭露已從過去的「選擇題」變成了如今的「必考題」。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IFRS永續揭露準則第S1號(一般規定)與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正是這場變革的核心指標。
我國金管會已定調將採取「直接採用」方式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第S1號與第S2號,並規劃自2026年會計年度起,由資本額新臺幣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率先適用,隨後分階段推廣至全體上市櫃公司。
在《永續e起來》第85場的分享中,龍華科大許麗萍博士深入淺出地指出,面對這套「進階版」的永續準則,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性的遵循,更是一場組織思維與能力的系統性重塑。許博士強調,其最大的挑戰在於資訊量龐大且複雜,猶如「念博士班」般的學習負荷。然而,透過掌握核心精神與彈性策略,這場轉型將是台灣企業打造永續競爭力的關鍵契機。
一、 S1準則:從「隨意寫作」到「與財報連結」的思維轉變
過去,企業永續報告書(CSR/ESG)常面臨「好多的標準」的困境。S1準則的出現,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一致的基準(global baseline),確保永續資訊具備「可靠、可比較、可驗證」的品質特性,以有效防止「漂綠」現象。
1. 永續揭露的「財務化」趨勢: S1的核心要求是將永續資訊與財務報表緊密連結。這意味著永續揭露的報導個體範圍必須與合併財務報表範圍一致,打破了過去永續報告與財報邊界不一致的狀況。許博士指出,「財報」兩個字被不斷提及,強調永續資訊不再只是單獨的報告,而是要讓投資人了解企業如何評估風險與機會。
2. 揭露時點與責任的提升: 企業必須將永續資訊新增於年報中的「永續資訊專章」,並需與財務報告同時公告申報。這項要求使永續資訊的法律責任與被檢視的嚴謹度與財務報告看齊。對於習慣於財務報告完成後才編寫永續報告的企業來說,這是巨大的時程壓力。
3. 重大性判斷的統一: S1沿用了財務報導的重大性定義:若資訊的遺漏或模糊,可合理預期將影響投資人、貸款人及債權人的決策。這迫使企業必須審慎辨識哪些永續風險(如氣候變遷)將實質地影響其短、中、長期展望、現金流量及資本成本。
二、 S2準則:氣候轉型的「肌肉訓練」與情境模擬
S2準則專注於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其架構沿用TCFD的四大核心: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S2要求企業進行的,是一場轉型至低碳經濟的「肌肉訓練」。
1. 轉型計畫的決心與資源投入: S2最關鍵的要求之一是揭露企業的氣候轉型計畫,以及實施該計畫所需的關鍵假設與條件。這需要高階管理階層的決心和資源支持,因為轉型初期「是很累的」。企業需具體說明如何調適或減緩氣候風險,並詳細揭露目標設定、達成績效及涵蓋的溫室氣體類型與範疇。
2. 情境分析,想像與應對未來的能力: S2要求企業使用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來評估其策略的氣候韌性。許博士指出,這要求企業必須「想像」未來,模擬不同氣候變遷路徑(如極端天氣、法規變化)對公司財務的潛在衝擊。這項任務因涉及多部門協作及跨領域知識,被視為最具實務挑戰性的項目。對於這類量化難度高的揭露,金管會允許企業可先依現行技術、資源與能力揭露質性資訊(也就是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描述性、非數字化的資訊)。
3. 範疇三與價值鏈的延伸: S2要求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涵蓋範疇1、範疇2及範疇3(價值鏈上下游排放)。範疇3的難度在於資料取得與邊界界定,這要求企業與供應商及客戶進行大量的「協作與溝通」。雖然我國提供過渡放寬,允許首年免揭露範疇3,但企業仍需盡早準備,因為長遠來看,範疇3是無法迴避的議題。
三、 台灣企業的因應之道:能力建構與彈性應用
面對這場永續揭露的轉型大考,台灣企業需要採取分階段、跨部門的策略來應對,將合規的壓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1. 建立跨部門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 永續資訊的準確性與及時性,要求企業打破過去的分工界線,成立跨部門專案小組。成員應涵蓋永續職能、財會職能、風險管理、法遵及內部稽核等。董事會應按季將導入計畫的執行情形提報,確保高階管理階層的參與和監督。同時,必須將永續資訊的蒐集、結算、覆核等流程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中,確保資訊的可靠性與一致性。
2. 掌握豁免與彈性運用: 企業應善用我國提供的過渡放寬:
• 氣候先行(Climate First): 首次適用時,可選擇僅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 合理可證資訊(Reasonable Evidence): 對於難以量化的估計事項(如氣候風險的財務影響),應依據「合理且可佐證的資料」估算,無需投入過度成本。
• 質性資訊揭露: 在技術或資源受限下,允許對情境分析等複雜項目進行質性資訊揭露。
3. 尋求外部協助,加速學習曲線: 許博士在第85場特別建議,由於新準則的資訊量和複雜度極高,對於一般企業或內部永續人員而言,學習負荷非常重。最快速的因應方式是「找人家幫你讀書」(找顧問),讓外部專業顧問協助進行差異分析、擬訂導入計畫,加速接軌過程。這能讓企業快速釐清方向,避免在浩瀚的專業文件中迷失方向。
IFRS永續準則S1與S2的導入,是台灣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提升企業治理品質的必然道路
。這場變革要求企業從底層邏輯—從治理、策略到日常營運—進行全面性的自我檢視與流程再造。透過積極學習、建立跨部門協作的「系統性思維」,並將永續風險視為策略核心,台灣企業將能更好地吸引國際永續資金,並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真正鍛鍊出持續成長的永續競爭力。
永續e起來第85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