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產品與研發創新(三):創新能力需要商品化才有未來

台灣的人很有好創新能力,屢屢在世界上創新大賽拿獎, 可是台灣卻很少賣的好的商品, 為什麼?

其實,就如同元創意股份有限公司CEO,我的好朋友Steve Ko的話," 這是因為不懂得商品化之故. ". 由創新技術到產品, 再由產品到商品, 是不一樣的過程. 



好商品,是賣得好的產品...賣得好不僅是產品好,而且要找到夠大的市場,裡頭有一群欣賞它的人,跟它有共鳴的人,  利用行銷方式, 打動這群人的心, 讓他們願意 花錢買下來, 不然, 就只是孤芳自賞而已.
所以常聽到這樣的故事: 有人做了一個好的發明, 卻往往被外國識貨的人, 低價買下專利, 然後被商品化後, 高價賣出.

其實,這是因為這些買專利的人, 看出這個發明背後的市場及商機, 然後才做出產品 , 並推廣給對的人, 讓對的人知道這個東西後, 可以很容易的在他可以買到的地點以可接受的價格買入.  而這些, 需要很多的市場資訊與行銷操作, 而且要配合適當的時機!

例如賈伯斯在近十年前發現了手勢放大縮小的專利, 就買下了有這個專利的公司, 到iPhone第一代推出才完全利用到這個專利, 但是, 這造成.iPhone初期勝利的重大基礎.

另外一個例子, 是台灣有很多好的文化創意產品, 但是因為不懂得商品化, 所以被賤賣.... 這是很可惜的事.

做好商品化, 常常要搭配好的商業模式, 才能把產品賣給對的人,  在對的時間, 對的地方.

尤其,現在40歲以下的人, 越來越依賴網路, 很多的人上網的時間遠超過其他大眾媒體, 甚至有人只上網接受新知. 而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在智慧型手機上使用社群和遊戲的軟體已是大宗, 也因此, 現在商品化的挑戰, 不僅在實體的世界中,更要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很多老一輩的老闆們很多還是用舊的方式, 舊的思維, 用舊的行銷方式, 希望能像以前一樣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科技創新(一百六十九):ESG綠色轉型-循環經濟的減碳思考,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再利用的台灣實踐

  在全球永續發展的推進下,企業的角色早已從單一經濟創造者,轉型為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多重角色擁有者。台灣企業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議題與永續指標壓力,利用「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兩大策略,以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雙引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