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聖吉提出第五項修練的理論時,其中針對系統的系統思考在流程創新改善中有整理好幾種基模,組合後對應各類回饋環路系統,而只要能找出問題對應的系統解,才可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系統基模由率量(速率,如每分鐘注入X公升水,已箭頭表示,+表增加,-表減少),積量(如已累積Y公升水),還有時間滯延(指開始行動到有效果需要的時間差,以=表示).
因此,有正回饋環路如下例,因為本金(積量)存入越多,利率(率量)一定下,利息收入會更多.
也有負回饋環路,因為開水龍頭流出水,水流速(率量)一定,水塔內的水位(積量)就會下降.
正回饋環路內所有率量均為正或有偶數個負,負回饋回路則需有奇數個負.
接下來介紹時間滯延,如下圖,從訂貨到貨到是需要一段叫貨/準備及出貨時間的.所以庫存不是馬上訂貨就有,而是需要考慮這段時間差的.
以下是這套方法提出的各種系統基模.
反應遲緩的調節網路,這其實也是時間滯延的具體反映.把積量,率量,與時間滯延都顯示的很清楚!結論就是時間滯延會讓調整行動經過一段時間差才能把效果反應到實際狀況上!如公司發現缺員工,就趕快雇人,雇人需要時間,且員工雇進來不會馬上就發揮效用,這就是時間滯延的效用!
目標侵蝕
成長上限
共同的悲劇
飲鴆止渴
捨本逐末
富者越富
惡性競爭
成長與投資不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