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科技創新(五十五):面對工業4.0,到底我的公司該怎樣做?

[工業4.0很紅 但是我的公司不知道該怎麼做 要不要做?]
這幾年,工業4.0炒得很兇,當然因為中國製造2025的關係,台灣的企業也很緊張,不知道該怎麼做,之前找我去上課的公司,提到想對新廠實施工業4.0,不過越了解工業4.0,越發現工業4.0其實是一個往未來努力的目標,而且是因應少子化與老年化的必要措施。畢竟,工業4.0是從價值鏈頭到尾都能智動化的。 




[工業4.0升級需考慮需求 分多階段進行]
其實,工業4.0其實只是產業升級的手段,最近有一篇針對鴻海的中央社新聞:鴻海機器人大軍 自動化分三階段(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612280280-1.aspx),這其實就說明了,工業4.0要達成,連鴻海自己生產機器人都沒辦法一蹴而就的,何況其他公司。
鴻海講到了它的工業4.0會分三階段進行,先單點升級,再產線升級,最後整個工廠升。這是不錯的概念,不過這也只到了智慧工廠的部分,前端的網路訂製到接單,及最後的運送的自動化還沒排進去。


[升級工業4.0要先考慮4大問題]
因應工業4.0現在的狀況,工業4.0的升級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連德國自己也只有幾個示範工廠,台灣也只有台積電做得比較好,但仔細研究,發現他們都只是到達工業3.x。現在要達到工業4.0,有幾大問題必須先解決。
1。現在的流程是否已經是最佳化? 
2。需要加強效率且自動化的的優先順序是什麼?
3。未來將使用的機器人或自動化機器是否能夠使用共同的通信協定?
4。整個系統的電腦系統針對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升級計畫會是什麼?

第一點的流程最佳化,其實就是豐田的精實工廠流程,也就是先改善流程到沒有浪費的境界。接下來檢討流程,看還沒換的流程站點要換成機器人,依其急迫性與價值排序,做升級計:而且針對該站點的需求,買入適合的機器人替換,但是要特別小心的是,因為台廠機器人的系統的跟國外大廠的系統目前並不相容,各家機器人的系統也不相容,一站一站升級風險較小,也同時可以滿足工廠升級的需求。最後的一點是要考慮收集資料後分析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系統:大數據系統分析的好處是在結合流程,找出模型,協助決策以增加效率,如對機器提早保養,生產良率增加。也計劃未來是否要做到機器自我決策。
工業4.0是全世界的工業升級,透過新一代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慧,根據公司的需求,一步一步的升級,太急很可能沒辦法滿足需求,而且很可能浪費錢,需要謹慎。

[結論]
1.工業4.0升級要考慮需求,分階段進行
2.先做到工廠流程最佳化,再進入工業4.0才能發揮效率。
3.工業4.0現在有各家機器人/自動化機器不相容的問題,計畫時要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科技創新(一百六十九):ESG綠色轉型-循環經濟的減碳思考,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再利用的台灣實踐

  在全球永續發展的推進下,企業的角色早已從單一經濟創造者,轉型為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多重角色擁有者。台灣企業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議題與永續指標壓力,利用「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兩大策略,以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雙引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