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

ESG綠色轉型實戰(十三): 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執行長以多年經驗來談ESG觀點的智慧製造

YouTube影片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KKBox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摘要文字稿:

Rich:

今天的主題是智慧綠製造
請到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的執行長
黃逸華Eric
我想大家上一期就已經有聽過黃逸華Eric
來講他代表美商Synergies講Jarvix的東西
今天我們談的主題是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
我是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的第一任理事長
現在已經到第二任了
這個協會是我跟朋友一起創立的
我們的目標是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今天很高興能夠請到對智慧製造很有經驗的Eric
談智慧製造如何協助企業做數位轉型
Eric請跟大家打聲招呼吧
 

Eric:

各位好我是Eric
很高興今天又有這個機會跟
裴理事長這邊一起來討論
希望在今天的
直播裡面能夠跟各位盡情的分享
然後也能夠跟各位盡情的討論
謝謝
Rich:

 謝謝Eric
Eric非常的客氣
因為他在智慧製造的經驗其實是非常的豐富的

其實就是上次講Jarvix已經講得非常的精彩了
今天更是可以聽到他在
智慧製造上的經驗
上一集可能有的朋友沒有來得及看
Eric的自己的自我介紹
所以我們今天接下來
請Eric來介紹他自己
然後還有他在智慧製造上面的經驗
Eric請
 

Eric:

好 謝謝
談到智慧製造這件事情
其實嚴格說要從20年前開始談起
當然在20年前
那時候我們都還沒有AI
但實際上在整個IoT的基本的概念已經都有了
所以開始就有這些設備
工廠裡面開始收集大量的數據
我自己是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加入工業界
所以在工業界裡面包含從一開始的數據的收集
然後到後面的數據分析
一系列的參與的工作 都參與過
所以如果是談整個製造業相關的之後了 我在
我曾經擔任過TRANE公司全球最大的空調設備廠
中國區的工廠自動化的總經理
然後另外呢
我自己在2009年的時候
就開始做能源管理
跟ISO14064
所以現在大家在談的
這整個ESG的部分我大概有幾個相關的
這些專業證照包含ISO14064
包含ISO50001能源管理等
就是綠建築的專業人員
所以大概從綠色 一方面
在積極的參與工廠製造的這個部分
所以我的客戶主要都是這些相關電子廠或製造業
然後另外一部分其實也一直都在能源管理
跟溫室氣體管理這一段
都有一些琢磨
所以在這中間的過程裡面
其實也協助大量的客戶去
建立對他工廠裡面的相關的評估
然後乃至於設計規劃以至於落實
這個大概都是我過去在將近15年
都在綠色製造的這個領域裡面在做的事情
那希望今天有機會跟各位來分享
謝謝
 

Rich:

真的非常的精彩的履歷
我是說其實像Eric這麼早投入這方面
實在是 這樣的經驗 然後呢
跟大家分享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我想而且就像您剛剛講的這個部分
在智慧製造上
您的投入夠早
所以您在這方面當然也是
最有資格 最有資歷 去跟大家談的
然後你很早就去投入的
氣候,還有電能這一塊也是
ISO14064-1跟
我們講說ISO50001的這兩個部分
而且還有綠建築的一個執照
就是有這個專業證照的
這一塊 這其實令人非常、非常的佩服
所以我們剛才講說因為您有這個經驗
您最有這個方面的能力
所以這方面
等一下我們就請Eric來跟我們講
什麼是ESG觀點的智慧製造 Eric 請
 

Eric:

我們一般在談智慧製造
可能從一個最簡單的基本概念說起
一般在談智慧製造
我們想的無非是說高度的自動化
甚至導入AI
我們希望工廠裡面 可以變成是一個無人工廠
然後再講智慧工廠
談這件事情談的基本上 大家的想像
都是只有設備沒有人力
然後在這中間所有東西都一切都自動化的運行
這當然是一個想法
但實際上在現在的社會中
不談科技能不能實現
光是談它在這整個現有的工業環境 工業世界裡面
這件事情距離落實 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
也許我們會看到幾個示範型的工廠
我可以跟各位報告
這些示範型的工廠基本上都投入大量的成本做示範性
但是至於它的經濟效率上面的這件事情
可能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如果我們現在在談智慧製造這件事情
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是朝著無人工廠
或者所謂的關燈工廠來進行的時候
那我們到底想要的事情是什麼呢
我們實際上想要的事情是這樣子
在現有的這些自動化的基礎上面
我們進一步能夠對整個生產的過程
能夠做更精細的瞭解
然後再對於設備的運作能夠做更清楚的追蹤
然後在整個生產的過程裡面
我們可以做更明確的這些瞭解
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的事情是每一個設備
應該將每一個產品
在從一開始投料到後面每一個工序陸續加工的過程裡面
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我們加入了多少
我們投入了多少原料
我們投入了多少專業
然後到最後它的測試的
結果是不是如我們所預期
我們可以想像 就是說
這些其實都是一個投入與產出的過程
而在台灣的過去幾10年的代工的管理經驗來說
我們已經是在全球裡面
代工經驗算是非常的名列前茅
所以我們在做這一段的時候
我們其實都已經有相當的瞭解
不過我們在這個地方其實在特別最近的這幾年
ESG的這個主題開始興起的時候
我們看到一些說法
這些說法可能談的事情是說我們希望大家知道
就這個過程裡面
因為我這個工序裡面我會需要用到有電的設備
所以說這個電投入多少
所以平均下來每一個設備和每一個產品
然後它的相對產能
我實現這些產能
我用了多少電
或者反過來我們去計算在生產一個
產品的時候
我們用了多少電 進而去計算產生了多少碳
然後各位常常會聽到有人在這樣談
但我跟各位報告
這跟ESG一點關係都沒有
ESG的這樣的一個主題 我們很清楚
可以說出來是 它是三個英文字母的組合
然後環境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在這樣的環境的主題裡面的
碳或者是電能等
這件事情只是在整個環境議題裡面非常小的一部分
那麼在現在我們其實看到
可能大家都在可能只關注到這件事情
但事實上還有很深的內涵
我待會再花一點點時間跟各位報告
我們回到剛剛在談 各位剛剛在跟各位報告的時候
只是在講說 整個生產過程
每一個動作 我們都會有一些都要投入電
然後因為電就會有碳
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會去想
最直接了當的一個想法是說
如果我要降低排碳
那麼因為我主要的排碳來自於第二範疇
也就是用電 那麼我就減少用電
那我不就實現目標了嗎
跟各位報告這件事情不可行
為什麼
因為第一個生產的設備不是
工廠自己設計的
也不是生產
那都是買現成的
買完來了之後
它所有的相關設計
其實我們在使用單位是碰不到這些相關的細節
所以在這個時候
使用單位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了一些電能上的一些調整
它很可能發生的問題是設備沒有辦法正常動作
然後因為沒有辦法正常動作
所以它很可能造成的是良率的問題或產能的問題
然後這件事情對於工廠來說
我節省的電能可能是幾萬塊錢
但我造成的損失可能是幾百萬
所以在這個過程底下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去發現
講歸講 就是我們在設備上要做節能
我們就可以實現減碳這樣的一堆說法
但實際上在工廠裡面是不可行的
因為工廠不會
為了節能這件事情而去改變它現有的生產的過程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還要再去追問一件事情
如果我們經常聽到這種我們在生產裡面
我們做要做節能就能減碳
然後就能夠實現ESG這樣的一個說法
它既然不是一個完整或者甚至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法時
我們怎麼辦呢
所以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得回頭看
我們回頭看一下ESG的這個觀點
剛剛主持人也去談到所謂的
ESG觀點底下的智慧製造
智慧製造當然用了很多新的科技來投入
用了很多Sensor、IOT、AIoT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我們先把這個放一邊
然後所謂的ESG觀點到底是什麼
ESG觀點我們回頭去看
從1997年開始有這樣的一個概念出現
一直到2005年聯合國
然後到一直到現在
這整個2015年開始發展持續發展目標等等
其實ESG它最核心的概念是風險管理的評估系統
透過ESG三個大的方向來去評估一個企業
它在它的經營過程裡面
它造成了哪些結果
而這些結果從這三個角度來看
分別有哪一些有風險
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角度裡面去看
它等於是一個負面表列的一個狀況
它在環境上它是不是有一些風險存在
如果有
我們怎麼去用在資本市場上面去提醒它
他在社會上
或者是他在治理上面
分別都有一些要考慮的事情
那麼回到智慧製造這件事情
我們可能更關心的是什麼
在智慧製造的過程
因為我們對於設備
我們對於生產
我們對於環境
人機料法環
所有的這些環節我們都有很清楚的掌握
然後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後面
才會跟著一系列的計算去評估
我們在工、勞安的部分
就是工作安全的部分
我們是不是有做相當的這些防範
所以讓所有的員工都能夠在安全的環境
底下工作
這是S的部分
我們在生產的過程裡面
我們是不是讓所有的不必要的浪費
或者污染這件事情可以做很好的管制
所以我們沒有多餘的浪費
然後我們在整個Governance
也就是在治理的部分 我們在生產的過程裡面
是不是所有的這些生產設備的
相關的這些帳目也好
或者是它的調整 調校也好
它都按照一定的規則
然後等等這些事情透過數據往上延伸
分別從ESG三個觀點底下去檢視
然後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看到是
一個相對完整的ESG觀點底下的智慧製造
所以
我們在談智慧製造這件事情
談的一定不是說我是不是讓它速度變快
然後產能變好
然後良率變好
然後產能變高
然後ESG就是在中間
我又要良率好
又要產能高
然後我要不用電
絕對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剛剛其實主持人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我們現在包含臺灣
甚至是臺灣在外面海外的這些工廠
我們要繼續去維持臺灣在製造業上面的一個領先的地位
或在某一些管理上面
我們還有一些優勢
確實是要從落實ESG觀點的智慧製造這邊開始
以上 謝謝

Rich:

真的是太棒了
聽到Eric這麼精闢的一個相關的一些論述
以我來看
我的確贊成說Eric剛剛講的
不過對很多企業的動機
還是回到他要一開始的動機 覺得是為了省錢
通常我在誘導企業的時候
我會用這個做誘因
但是我們就是說ESG
它是一個整體的觀點
然後呢 而且特別來講
我在以前推智慧製造 的確
臺灣以中小企業為本
很多中小企業會覺得說這東西還不急
可是現在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就開始聽到減碳 然後這類的東西的時候
然後就會發現說今天有了減碳 然後
就可以幫助說他們更有這方面的一個概念
就是說今天大家願意為了減碳
然後呢 來做更多的智慧製造
這方面的東西
因為什麼
其實雖然就像Eric講那是一個很小很小的一塊
對我們來講
我們也知道很小很小的一塊
可是對很多企業來講
然後他們在之前來講會覺得說這個關我什麼事
我只要不輸給我的競爭對手就好了
但是回到了很多企業
其實是說你要告訴我省多少錢 我才願意做
然後現在就是說好 你不做你會被罰錢
是我覺得他們會有這方面的一個比較大的動機
當然真正要講到比較細的部分
我們還要才是要請Eric來跟我們談談說
ESG觀點的智慧製造
然後他到底
就是說跟大家講我們要如何協助企業
所以我們就請Eric  

Eric: 

謝謝 謝謝主持人
其實主持人剛剛講的也是在顧問界的一個兩難的問題
一個是第一個在這些顧問所面對的是中小企業
企業當然量入為出
就我一個1年的營業額1億
我的毛利是15%
一千五百萬
然後你說要讓我去撥個五百萬
1/3的這些利潤來做一個什麼樣的一個環保工作
這件事情對於企業來說都覺得是多餘的成本
這當然也跟這麼多年來的整個法律跟環保
還有整個觀念都有相關的事情
不過我想這邊我再分享一下
就是說在過去我先簡單的報告一下
為什麼碳的這件事情
為什麼在最近的
特別是這一年半來說變得非常的熱門
然後
這原因是這樣子
如果臺灣是在談說要去推碳足跡等等這件事情
在2007年的時候
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時候
環保署就已經開始在做了
這是在那個時候
那時候還是PAS2050的時候
那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
我碰巧也在環保署裡面的一個討論小組裡面
就在協助在規劃這件事情
包含那時候
其實在2009年的時候 就已經開始
臺灣環保署就已經開始在談碳交易市場的事情了
但是各位可以看到
它事實上一直到最近都還沒有
一個比較很明確的一個做法
或者一個說法
但雖然這個議題很熱
為什麼呢
因為在那過程
這個過程裡面是就是說政府有這一個想法
想推動 但是當它開始往外推動的時候
開始就會碰到製造業說這件事情
其實我又沒有增加
我沒有增加收入
但這些增加 我變成活不下去等等
你會聽到一系列這個反對的聲音
但是這件事情既然在幾年 多年之後
它忽然又冒起來
為什麼這件事情的起點 實際上是在
歐洲開始在談它的六個不同的產業裡面
要求要去做邊境調整
所謂的邊境調整是說這邊有生產金屬
歐洲境內有生產同樣的產品
然這個時候就要去計算
計算這個過程裡面就是我歐盟
我在歐盟底下的生產的廠商
我平均的生產每一噸碳
每一噸產品裡面我產生
因為我要抑制這件事
抑制碳的排放
所以我投資了多少
那麼你這些國家從你們這些地方來的
因為你們沒有做這些投入
所以相對起來它是一個不公平的一個貿易行為
所以我就要在邊境 對特別做邊境調整
將這些你們該付的這些碳費用 全部再要回來
然後作為我歐盟內部再去鼓勵
大家減碳的一系列做法的所來的基準
簡單的說
如果在歐盟以外
現在是限幾個特定的產業
到2026年的時候是全部要做的
那告訴我們什麼意思的
這件事情不會因為臺灣有製造業反對或中國有製造業反對
歐盟就不做
這件事情跟你反不反對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件事情它是關乎整個
包含是歐盟內部的產業的競爭
包含整個人類生活的環境
所以這件事情他就是得做
你高興 或不高興都得做
那麼這件事情就引申出來的是什麼
過去大家其實都在一個相對的比較可討論的空間底下
就甚至我們在講說
很多的環境或者污染成本都已經被外部化
所這些垃圾我只要往外丟
反正至少有別人會去處理
然後我處理就是我的費用
然後我處理了 別人不處理那就是我的損失
我要多花成本等等
大家的這些企業的基本的競爭能力
建立在對於環境的忽視上面
那麼再有一個重要的銷售的物件
比如說以歐洲來說
歐洲在這個時候他採取一個比較強硬的
而且有時間順序的這樣一個措施
這件事情已經賴不過去了
所以現在其實包含我有一些朋友
他們主要其實都是往歐洲出貨的這件事情
他們現在其實甚至考慮的事情是在歐洲設廠
這是一個部分
另外回過頭來
其實剛剛主持人也有談到一件事情
就在談說 企業都要講說這個你得先幫我省錢
我才會花一筆錢這件事
這是一個過時的概念
有可能這也是因為中小企業比較沒有考慮到很多實際狀況
我跟跟各位分享一個我實際的例子
就是在一個品牌廠
我們可以把它講成它是電子產品的最終端的
這個品牌廠
這個品牌廠 當然它其實前面都是它整個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體系比如說單一的產品
我可能會有五個
同一個元件
或者同一個原料
我可能會有五個供應商
這五個供應商是怎麼配置呢
它是經過好幾個不同的因素
可能是我的交期品質
價格、後續服務等等一系列
然後過去做法是這個項目五十分
這個項目譬如說九十分
另外一個項目被評九十五分
再下一個項目八十分
全部到最後加總
分數最高的佔70%的產能
分數第二的可能佔20%
分數第三的佔10%
第三名以外就不用談
這件事情就是過去以來一直到現在的狀況
但ESG進來是怎麼做的呢
跟各位報告
尤其如果當各位是企業的主管
或者是企業的企業主的時候
你要也很小心
現在的做法是你的評分
所有評分繼續做
但所有的評分後面要再乘把ESG的分數乘上去
然後
也換句話說過去可能是有一家九十五分
有一家是九十三分
有一家可能是九十二分
分數相差不大
但是他會拿到七成
兩成跟一成的訂單
但是現在狀況是什麼
不管分數多高
我最後分數加總之後乘以你的ESG分數
以我在大陸的一個客戶
他的狀況是這樣
他先前他的想法也是一樣
就是這件事情政府沒有要求
我的客戶也不緊張
所以這件事情不要做
這個其實都損失我的利益
可是他在去年發生一件事情
就是當去年他的品牌商
嚴格要求這件事情的時候
他赫然發現一件事情
他的分數是所有人最高的
在過去他可以拿到七成訂單
1年的訂單大概是在十億台幣左右
他過去可以拿到十億的七成
所以有拿到七億
然後但是在ESG的分析 分數打完之後
他變成了第四
也就是說他只是因為一些分數沒有達到
他的價格最好的、他的服務是最好的
他的品質是最好的
他的交期是最好的
但是在ESG的因素的影響之下
他活生生掉了七億台幣的訂單
就在兩天之內
而且事實上你沒有任何補正的機會
因為分數打下去 打下去了
所以這件事情他變得非常著急
所以他關心的不再是
我付了多少錢的顧問費
這個顧問費要幫我這個省回來
或者是我們付了多少的環保的費用
這個我們要多久回收
這已經不是這個概念 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以前會談pay back
花多久時間把錢回收回來
現在談的事情是這件事情 我如果不做
我的公司 人活都活不下去
所以他已經從一個better have
如果行有餘力的時候再來做
到現在它變成是生死攸關的事情
所以各位也是看到說這件事情到現在
我在臺灣的相關的這些產業界裡面
我已經有聽到類似的聲音
但是其實這個聲音還不是很廣
也就是說大家相當程度
其實中小企業沒有那麼清楚的去意識到這件事業嚴重性
為什麼
因為在整個這件事情之所以嚴重
我個人的形容是
它是中小企業的大滅絕的事件
為什麼
因為
其實現在世界上的大廠就是最終的品牌廠就這麼幾家
不是像過去 都可以有很多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可以做
有些人願意做
有些不願意做
我們高價有 中價有 跟一般的廉價品牌等等
現在其實全部集中
最大的就是蘋果
然後最大就是特斯拉
可是當他們開始往下壓
又要求到IATF16949
要求去做追溯性管理的時候
供應鏈上的每一家 沒有一家逃得掉
然後再因為沒有一家逃的掉
可是越往末端
它過去對於整個環境外部化的
這個就是整個環境成本外部化這件事情的
他過去一直在做 而且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投資
實際上會在這個時候有一些新的
它的效率更好的
他不見得管理經驗更豐富
但是他價格可能更高
但是他的整個環境價值相對更好的
這些競爭者很快就會衝上來
所以在現在沒有還沒有準備好要去迎接這件事情
對於整個綠色的ESG概念只停留在
比如說做碳盤查或等等這些簡單的事情
然後想的事情都是我要省錢
然後我要回收
這件事情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謝謝


Rich: 

剛剛Eric講得非常的好也是我自己看到的現在的一些狀況
我也非常的贊成
他剛剛講是中小企業的大滅絕
你以為你不做
你可以活得很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剛才Eric講了非常好的一個例子
另外今天剛剛Eric講的
我們講說歐洲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英文CBAM那個機制
它其實本來是要今年1月1號開始執行的
就像Eric剛剛講的
但是因為後面就歐洲議會的整個關係
他到最近才完整的通過
他的起始時間也延到今年的10月
但是真正開始罰錢
10月只開始交報告交數據
真正開始罰錢
就是直接就3年以後
就是歐盟
歐盟的一個要求的一個部分
其實這都是一個真正在發揮
我們就講樣說
如果你不做
你是一個滅絕的部分
這當然也是我們協會成立的一個目的
因為要協助中小企業
讓他們願意去做
本來沒有做數位轉型
然後大家也知道我們在做綠色轉型脫口秀
之前是數位轉型脫口秀
我們那時候在做的就是說你沒有做數位轉型
你覺得那個時間可能還很久
可能還不是那麼的影響那麼的大
但是現在是如果你沒有做綠色轉型
你馬上就是第一個
你想說我不出口到歐洲跟我沒有影響
可是你知不知道說同樣的
美國也在做他們的CCA清潔競爭法案
美國做了
歐盟做了
我們講說接下來是誰做
其實所有的G7都會跟著做
G7做了, G20會不被會做?
大家都會做的
接下來就是回到了你到底願意投入多久
多少時間去投入
這個東西是一個很長期的影響
當然這個長期多長
下一個部分就是說如果這樣的話就是說
當然 我們就非常高興
我真的是說像Eric這麼博學
非常有經驗
這麼了解這樣的狀況的人
來跟大家講說 由此出發
對ESG這件事情的未來展望
我們請Eric
 

Eric: 


謝謝主持人
首先先謝謝主持人
剛剛對我一些口誤的地方 做一些修正
確實沒有錯
在這整個我們也可以看到
就是說這個要做一個碳
不管是碳的管理
或者是整個碳交易市場
但實際上是需要一個非常長期的一個研究
然後中間也會有很多試誤的成本
然後所以甚至是各位可能不知道
在2010年的時候 在之前
其實光北美地區就有一個北美的碳交易市場
然後碳交易市場
在碳交易市場價格最高的時候
也曾經有每一個每一噸的碳當量的
他可以賣到 比如說六十塊美元
那個時候是在2010年的時候
然後到了2012年的時候
這個碳交易市場關閉
北美碳交易市場關閉
關閉的原因是什麼
就第一個當然是有經濟的問題
就那時候其實大家不管是因為能源的關係
或者是整個經濟衝擊的關係
所以已經大家對於碳這件事情沒有辦法關注
所以它的交易也很少
金額也的確到最後的因為無利可圖
所以就把這個市場關掉
請各位注意
我剛才講的是無利可圖
所以在這個地方 各位也不要覺得說
因為有個碳交易市場我可以在裡面就可以做到什麼
它基本上只是一個碳彼此交易、交換的一個過程
然後這個當然後面還有很很多有趣的事情
未來有機會跟各位分享
我們先回到這邊的主題
就對於整個ESG的未來展望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件事情在前不久
我正好有機會在AI Expo就臺灣的AI博覽會裡面
正好有個演講
然後在演講的時候
那個主題叫做「數據可能是僅次於自然的力量」
為什麼?我們可以想像
我們就拿工廠當成一個例子
在工業革命剛出現的時候
那時候的一個磨坊
只要有一個鐵砧板
然後有根鐵鎚
還有個火爐
那麼我們就會看到鐵鎚一顆一顆的
一個一個鐵鎚
鐮刀就這樣生產出來
至於這個鐵鎚上面
他到底打了多少次
敲了多少次鐵
然後它溫度加到多少度
在那個時候是不知道的
但是同樣在現在
我們去生產的鐵鎚 或者是鐮刀這件事情
全部都工業化生產
我們知道我們用的是什麼品質的鋼
然後我們又知道的事情是我們加熱多久
我們甚至知道是在整個工作的這些時間裡面
這些齒輪經過多少轉
換句話說
我們現在能夠掌握的這些數據是非常的深刻
而這些數據後面的事實上是帶有很大的含義
比如說它可能
代表的是我每轉一圈代表我耗用多少電
然後就等於耗用多少碳
同樣的轉了一圈
這意味著我轉一圈所需要的時間
這個速度是不是快到我的工人
或者操作人員沒有辦法接受
甚至會造成安全的危機
然後甚至可能是我們在轉這些圈數的時候
它的耐用的時間是不是變少了
所以這件事情是不是牽涉到
我們在採購過程
採購設備的過程裡面
我們是不是有一定的規範
同樣的都是齒輪轉一圈的這樣一個數據
各位可以看得到
它實際上在ESG三個主軸上面都會有所 都會觸及
好!回到這個主題
對於ESG未來的展望是什麼
ESG的展望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
它的所有的基礎
其實來自於非常深刻而且非常詳細的數據的掌握
這件事情
也是跟AIoT的這樣的一個協會的成立的宗旨是關鍵的
第一個在工廠和製造業裡面
我們希望我們在努力要推進的事情
是在整個生產過程裡面
我們很詳盡的去記錄必要的數據
在這些數據裡面
去發掘一個它存在的相應的彼此的關係
甚至是在這個地方去建構
可能最近也常聽到的所謂孿生 數位孿生
就在透過數據的分析
我們在虛擬空間裡面打造出來一個模型
而這個模型可以對現場是有所預測
透過這樣種種的狀況是我們透過用數據做最完整的稽查
然後用數據做對於過去的一個完整的瞭解
同時也對未來做一個非常詳盡的預測
透過這樣的關係
因為我們對我們的未來有所掌握
所以我們才能夠在這個地方去落實
在ESG一百六、七十項需要討論的這個主題上面
才能夠去得到最好的表現
其實這些事情
都不是為了說我們要得到最好的ESG的分數
而是在這個過程裡面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
企業並不是活在真空裡面
企業是活在世界上
跟這個環境 然後跟人民
跟這個整個市場有非常密切的互動
透過這些數據的整合
我們可以跟世界以外的 企業以外的其他的元素
有很密切活動
並且能夠去證明我們可以對這一個環境造成更大的貢獻
而這些貢獻 各位 也就是市場
要用相應的這些價值來做回報
中間去實現這樣價值交換的過程
換句話說
我們現在在談ESG
我們實際上同時也是在談綠色 也在談智慧製造
同時我們也在談我們的社會責任
同時我們也在談我們的整個企業治理
所以在這中間的過程裡面
其實我們第一個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將這些事情分割
就是把它切碎來看
我們要用整體觀
用系統觀來看待這件事情
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當然在這個過程裡面有很多需要探討的
然後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去瞭解的
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可以跟各位見面
然後跟各位深入的討論
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SG綠色轉型實戰(十五):海洋大學林翰佳教授教農企業以天然成分的草本炭方替代抗生素強化魚蝦豬雞生長力

  YouTube 影片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KKBox Podcasts Spotify Podcasts 文字稿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