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神達電腦工作時,在2004年開始賣Mio品牌的導航器,因為選對了藍海,整個公司因此成長很快,但是,這個時候,整個公司的人員為了因應成長的需求,很快的擴大招募,但招募進來的工程師並不是能馬上融入公司的環境,而且工程師也都還需要訓練,沒辦法馬上追上公司的成長,那時候公司很混亂,這個基模,正好反映這個問題!
這在業界蠻常見的,因為一個公司成長的太快時,而且當時此公司高層認知到的需求開始投資動作和公司需求滿足往往會有時間差。
我之前上羽白國際系統思考的課程時,當時教課程的老師提到他之前輔導中華電信轉型成長時也遇到類似狀況,中華電信當時有很多舊時電信局的員工,當時做法是直接讓舊員工受訓來因應這個成長,才度過了這個危機。
這樣的基模要能管理好,要嘛成長沒起來就大膽投資,會這樣做的高層的確很有自信且高瞻遠矚!不然嘛就減緩成長的行動,但公司的高階管理者會怕競爭者追上來,而且怕這樣的成長的機會難得,稍縱即逝 !會願意減緩成長的主管是能沉的住氣,能夠以管理處理這種混亂。兩者都需要高層管理有足夠的自信與勇氣!
AIOT綠色數位轉型顧問Rich老師的創新天地 是分享Rich老師針對各類創新領域:數位轉型、綠色轉型、人工智慧、物聯網、Fintech、智慧工業、研發創新的方法,流程改善與創新等心得,經驗與教學內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科技創新(一百六十九):ESG綠色轉型-循環經濟的減碳思考,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再利用的台灣實踐
在全球永續發展的推進下,企業的角色早已從單一經濟創造者,轉型為兼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多重角色擁有者。台灣企業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議題與永續指標壓力,利用「產品永續設計」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兩大策略,以作為推動綠色轉型的雙引擎是...

-
循環經濟的各種商業模式有「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再製造」、「副產品與產業共生」、「再生料替代原生料」,以及「資源再生與回復」的七種運作與賺錢方式。這章開始我為大家一一介紹,首先介紹的是「產品共享」與「產品服務化」兩種...
-
之前提到循環經濟的各種商業模式有「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再製造」、「副產品與產業共生」、「再生料替代原生料」,以及「資源再生與回復」的七種運作與賺錢方式。之前介紹了「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及「...
-
之前提到循環經濟的各種商業模式有「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再製造」、「副產品與產業共生」、「再生料替代原生料」,以及「資源再生與回復」的七種運作與賺錢方式。之前介紹了「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再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