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產業數位轉型實戰 (四) :台灣旅圖總經理教旅遊業如何數位轉型

 
YouTube影片:




 摘要文字稿:

 

Rich:

今天的主題是轉型一定旅。 這次的疫情影響旅遊業非常的大。 而在疫情稍止的現在,旅遊業要如何轉型? 不浪費這次的危機是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今天特別請到臺灣旅圖執行長周懷祖山姆哥來跟大家聊聊。 我跟山姆哥在今年年初在clubhouse認識。 我在clubhouse中也邀請山姆哥來跟大家分享旅遊業數位轉型作法,當時對山姆哥的整個見解印象非常的深刻,所以這次決定要請他再來。 在這個旅遊業極將大大復甦的現在。 山姆哥,請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Sam:

誒,大家好,大家晚安,大家好,我是山姆哥,呃,就是那個有Rich剛才講的山姆。 大家好,大家晚安。

Rich:

首先請山姆哥介紹一下臺灣旅圖跟旗下的ReadyGo吧。

Sam:

 呃,首先我要先感謝這個Rich這邊的邀請喔,所以我們也只是很單純,就是在旅遊這一塊行業做比較久一些,那我們公司其實算是技術公司,主要的臺灣旅圖的產品主要是在幫旅館飯店業者就是做這個系統開發,跟一些系統租賃,那我們主要的系統呃,假如你們平常有在國內做訂房的話, 很有可能像,譬如說啊,你們在一些,呃,不管是五星級的飯店,或者是一些主題式的慢點。 呃,你們的你們到他們官網,然後點下了現在訂房的那個按鈕,那很有可能就是已經在使用我們所提供的一些系統服務。 那臺灣旅圖資訊主要就是以系統,然後還有做一些電商開發,然後還有一些技術性的作為,一個主要的呃算是營運營運的那個基礎。

那剛剛有一個有提到另外一個叫ReadyGo,算是我們在差不多快4年前快過年。 呃,因應一些想法,那我們做出了一個叫做生活旅遊的內容平臺,那主要是以懶人包的方式。所以像呃,以前可能很多人都會常聽到這樣,譬如說此生必去的十大景點,或者是說這輩子一定要吃的十大美食。諸如此類,像這個懶人包這一塊,其實我們算是在國內很早很早起的就開始在做這些事,那做懶人包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我們有想過就是說。 尤其在資訊爆炸的這個這個年代裡面,其實消費者取得資訊其實比以前更加容易。 但最大的問題是,當消費者要面對這麼多龐大的資訊流量的時候,有的時候其實他是有點手足無措的,那所以那時候我們的想法就很簡單,透過我們對於社群對於平臺對於網路的這個算是理解跟深度,那我們代替消費者先去找到目前大家關注的議題,然後透過一些分析的方法。 我們把它之前那個包,所以現在目前ReadyGo大概平均每一個月大概Page View大概有120多萬,那疫情期間的確有低一點,那最全盛時期,曾經一個月可以到210多萬,那不重複進站的人是大概目前也有30多萬人。 那我們的Facebook起來大概有27萬的粉絲。Instagram有將近12萬人。 那其實我們都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認為它很簡單,他就是解決消費者懶得找資料的困難。 那我們讓消費者把所有的精力跟專注度放在好好的出去玩,好好的把時間拿來陪家人,而不是在網路上一直找資訊,那這件事情我們找到消費者痛點,所以呢?我們也幫消費者去做了懶人包這個動作,那ReadyGo大家大致上面,他是一個以這樣子的概念作為雛形的內容內容網站。所以呃,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做跟旅遊相關的,不管是從。 臺灣旅圖。 或者是ReadyGo,他其實都一直在跟旅遊、生活、食宿:遊購行這幾個議題都是環環相扣,那我們也只是從我們原本的本業的旅館這一個區塊,慢慢的延伸到其他的。

以前我們在做的是塗前,也就是說他要出發之前的預定。 ReadyGo,他不只是橫跨了途前也並且在途中,那但途後這一段我們目前沒有涉略。那我們只希望先把消費者出遊之前的困難跟困擾解決。

Rich:

 好,謝謝剛剛山姆哥對自己公司的解釋喔,我們都知道哦,這是對我們的旅遊業來講一個很大的衝擊,是來自說整個疫情不能出國,不能出國就算了。在3級警戒的時候連出門都不能出,但是現在因為稍解了嘛,然後稍解了之後我們就來想旅遊業應該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那我想這一段就請山姆哥來跟大家介紹。 啊。當前旅遊業因為這樣的狀況啊,不知道山姆歌者看法,

Sam:

嗯,我先,我先從COVID-19發生剛開始。 然後到現況,我就一個簡單我們自己的。 自己的一個觀察就是說,當COVID-19來的時候,其實對於旅遊來講其實是一級重災,也就是人家所謂的那個叫什麼受災第一排,那當然旅遊裡面其實它細分了很多的環節,包含從航空、旅宿、 運輸,那也就是遊覽車這一些那包含導遊這些等等,或者是當地的一些景區,那甚至更後面的包含整個供應鏈上面的。譬如說,你看像我們我們其實算是在,雖然我們被歸類在旅遊,那提供的是一些系統服務,所以什麼時候才有感覺?譬如說我舉例202020的那個2月正式的爆發。 在臺灣這一個部分,然後到3月4月,其實是非常緊張的,那我們什麼時候才有感覺?大概是5月,我們大概是5月多才有真的有,不管是營收上面的衰退,或者是說廠商開始入住續續的,有一些真的是撐不下去等等的,就是我們到後面才有感覺,這其實跟整個供應鏈的順序其實是有關,也就是說,越靠近消費者那一端的。 越早感受到而且並且受災的,所謂的復甦性,他也會越來越比較慢。其實老實說我們算是,最晚知道那最晚有感受,但也很快速的可以復甦起來,所以在2020年,其實那一波疫情老實講,呃,包含到延續至2021年大概將近快5月,非常嚴重的這一個疫情要再度捲起,其實對於旅行社旅館都一直以來他們都一直是受災,但對於很多的平臺。 包含我們的一些其他的。可能在旅館業也是同樣都是提供所謂數位服務的這些,這些同業們,老實講,他們其實在去年包含我們去年反而在後半段的時間裡面,其實是營收是增加的,那甚至還突破新高了,那我覺得這個是跟整個產業的關聯性使用。 OK,所以從COVID-19,我們其實也也也看到了一件事情,就是說,呃。 第一個,其實臺灣的很多的旅遊,他必須還是要在一個比較大的部分是需要外國旅客的入境。 也許對於臺灣很多的人來講說啊,臺灣真的很苦。可是我必須要講的是。

臺灣其實在整個經濟架構上面,其實他並不是全然以旅遊為主,應該就像這一次的COVID-19,也造就了這個護國神山嘛,對不對,然後甚至還有這個什麼呃,呃,這個航海王等等,那就代表說,其實臺灣整個產業的豐富性其實是很高,可是假如我們今天看是以旅遊為主要的,譬如說泰國。 那他們人受災程度就非常嚴重。 只要當以旅遊以境外人士作為主要的營收來源。 那這個國家其實在COVID-19的受災程度其實是相對的非常的嚴重,那我覺得在臺灣這一次, 我也必須要講,呃,我覺得好家在是臺灣人的素質,真的很好。臺灣人對於一些尤其是這種所謂社會群體的。 對共同意識上面其實是非常好的,包含像不管是自主的隔離、自主的管理,包含戴口罩,甚至連所謂社交距離的這一些規範,其實臺灣在這一次上面其實是,應該是說我們在臺灣一起沒有那麼嚴重,我覺得最大的關鍵其實是來自於。 我們臺灣人 對於這一些事情的遵守性跟共同意識,還有就是我們長久被教育,就是不要造成別人麻煩,所以也讓我們臺灣在這一次的COVID-19裡面,算是很快的復甦,也展現了出這一個臺灣的一些不同的施力點,讓全球都可以看到。但言歸正傳,總體來說臺灣是好,但對於旅遊產業來說,其實他一直還是在期待的一件事情就是復甦。 那這個復甦的關鍵點其實就在於什麼時候可以開放。 

現在其實邊境已經沒有那麼的嚴謹,其實你現在要洽公或是個人旅遊,其實還是可行,只是因為臺灣現在目前還是有個14天隔離的這件事情,那當然到12月份開始,可能這不會陸續地去做一些,譬如說10+4這樣子的政策,那後續會慢慢的再再去減少,那這個會是整個就以我們旅遊業界來看,我們非常關注的就是這件事,現在出國其實很多國家都已經是對於臺灣人來講是很友善的,那包含現在各國也都在推所謂的疫苗護照等等,那但是其實現在最主要是境外人士沒有進來,跟我們國內的人沒有飛出去,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就是回臺隔離的這一段,那我覺得後續這件事情我會是一個關鍵點了,那再來就是當然要看各個國家對於整個入境的過程中要怎麼樣子來去做,比如疫苗護照或者是施打的普及率等等,這些都會有關整個旅遊業,他會不會重返榮耀跟重返原本的那些榮景?那但是現在目前對於國內來說,其實呃,我們會看到其實像旅行社。 呃,小型的,我們就先暫時不說,但是具有一定的規模性跟所謂的組織性的,大部分現在都開始在做一些反省,譬如說有些單位他可能開始切入電商,那也有一些單位可能就已經在切入所謂 譬如說當地的特色產品的所謂的線上購物。 那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就是說他可能是做了很多的投資性,那他可能把旅行這一段稍微作為一個減緩,但是把其他的產業的部分加大,譬如說我之前還聽過有人在有大型旅行社在這段時間把所謂的餐飲的部分好好地來去做經營,甚至發展雲端廚房。也就是說, 對於這一次的疫情,有些事情是你沒辦法改變,你只能轉彎。 像很多人就在說,那有沒有可能在現在做什麼事情,讓旅行也繼續的可以去存活?老實講,以目前來講,他有一個最現實的條件是外國人進不來,你沒辦法帶著出去。 那這個就會是一個你無法改變的事情,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一段時間找到自己公司可能是團隊,他本來還能轉型的一些商品或者是產業的方法,然後去度過這一段,那再來就是對於一些運輸業者,其實我們也看到,就是經過這將近兩年的COVID-19的時間,其實很多人也開始在轉型,譬如說我我這樣講遊覽車業者。 目前也都大量的在做所謂的國內旅遊團,那國內旅遊團可能有一些是針對小區的針對的所謂的,像有些公司行號的獎勵旅遊,然後甚至旅遊會議等等,那這些部分轉作這一段。但我也必須說這個是很有限的,畢竟之前的車輛的量體這麼大,因為有國內跟國外的人,所以他足以去來養活這一群。 這一群司機或者是遊覽車業者,但老實講,他並沒有辦法像之前一樣可以雨露均霑的照顧到每一個業者,所以就會變成是有些人慢慢的,還是先暫時脫離這個行業,那留下來人繼續先給國內旅遊作為主要。 

但是上面我現在看到的都是這些環節,或者說哦,我再補充一個像旅館在在去年開始,其實就大量地在轉所謂的防疫旅館,那但是也必須要說的是防禦旅館不是每一間飯店,它都能順利轉型,你必須要符合他的一些法規跟法令,那你才能去做,那目前現在也看到很多的旅館業者,後面他還是繼續的留下來,繼續在這市場上努力的,大部分同時以市區型的Hotel來說,大部分的轉移轉成防疫旅館那但是你講的是在一些景區跟景點,是的,其實它的營運其實還是一樣的順利,雖然做法律比以往沒有那麼多,但是至少可以足夠讓自己的飯店繼續地運行。 那我們也會看到星級飯店其實除了住房之外,也加強擴大所謂的那個餐飲的服務。 那所以大型飯店有大型飯店的解決方式,那中小型也有他自己的一個存活的方法,所以我覺得也許有很多事情是大家無法改變,當然也這一段也在考驗著這一個整個產業鏈上面的每一個夥伴們。 如何去面對當黑天鵝降臨的時候,我應該要做出什麼樣的應對,以及對於企業的保存文化的一些政策,所以我覺得在這兩年對我們來講,對大家來講都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那有失去,但也有獲得。 那也改變了自己以前原有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因為你不做也不去試, 你沒辦法度過。但是不會是壞事,也許是一個全新的看法,跟全新的一個商業的模式。

Rich:

整個數位轉型最大的推手是COVID-19啊,剛剛山姆哥講的是現在的應對方式,畢竟這次衝擊蠻大的,可是我要考慮的東西不只是現在,還有未來哦,因為COVID-19的確促進了很多一些些新的習慣的養成,所以我們接下來強請山姆哥來談談,對當下旅遊業在疫情逐漸回復後轉型的建議。

Sam:

我剛才忘記講到一點。 其實這一些所有的,就是比如說旅行產業旅遊產業,這一些夥伴們不管你做什麼或改變什麼,其實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數位上的應用。 以及擁抱新技術,我怎麼這麼講?我舉個例子。 以前旅行社。 呃,當然,我們摒除一些我們比較常聽到的什麼雄獅、易遊、可樂、東南, 但還有一些所謂的我們所謂的中大型。 那像他們以前主要都是做可能像Out-bound,我們所謂的Out-bound跟In-bound的意思,就是我把客人帶出去,我把臺灣人帶出去玩。那我把外國人接來臺灣玩,這叫Inbound。在國內旅遊,其實一直是大家都不太重視,就是利潤最小,最辛苦,因為資訊太透明,那你的差價其實是沒有,所以其實國內國內旅遊,其實大部分都是有一些其他的 旅行社。應該是說也不能說人家是小眾,就是說有一些特別喜歡做國旅的,那他們就跟市場做一個切割。 但這是COVID-19那一天,我們發現中型的中大型以前專注在做,尤其是專注做Out-bound, 或者是做In-bound的。 他們在這一段過程之中,最顯而易見的一個擁抱數位就是他們將自己的網站。 不管是在UI、UX,甚至在商品,或者是導入所謂的工程,其實我們會看到這個是一個很很常見,但其實它是對於旅行社來講,這個是很不願意去做,但你非得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那我再講一個旅館旅館。其實在從2020開始,COVID-19的爆發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討論什麼無人旅館,那包含我怎麼樣子減少,譬如說夜櫃或24小時所謂站櫃的人力。 那我可不可以透過一些數位的方法來去做管控。 那其實很多很多旅館在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大家過了大概三到4個月開始這個題目就變成是一個非常熱門的。 大家在找尋的解決方案,那再來就是講說,我們在講在地導遊,很多在在一些景區的在地創生團隊或者是導遊,他們以前以往的人就是透過FB,或者是透過一些呃自己比較熟知的銷售方法,或者是接所謂的中大型的旅行社發單OP下單給她們。 但在今年過年那一定,很多人開始去嘗試著使用,譬如說像KKday。 或者是透過一些其他的渠道來建置自己的Website。 那你藉此也開始更專注的在發展所謂自己的商品的內容。 

那透過這樣的方式直接去接觸消費者,那我們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得到,像今年在在從去年開始,其實在數位廣告上面,我們也會看到,就是說它的成本越來越高,為什麼?因為有太多人開始把生意你轉到線上,不可能赤裸裸的,就是我用我的粉絲團去招攬客人吧!前一段時間我還聽到呃,包含連很多的一些,呃。 所以線下的一些展售人員,他可能有很好的口才,那跟很好的外貌, 還有這個非常機靈的腦袋,他們在做什麼呢?直播帶貨,那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他也需要一些數位工具來協助他。 讓這一個販賣的流程可以變得更順利,也讓他跟消費者直接互動,變得跟南屯,所以種種的點,上面看來,其實在整個整個在困難的過程之中,其實我們看到所有的產業都在找尋這些事情,其實旅行社或者是旅館或是一些在地導遊等等,其實大家都在找一些全新的方案,而這一些呢?其實以前就有,但為什麼不重視?因為我以前。 我不靠這一些方法,我就一樣,我可以賺到我要的這個營收,或者是我可以依然有這樣的收入,但當這些原有的架構不見的時候,你唯有就是一我如何降低成本並且更有效率,再來就是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陌生的消費者等等。

剛剛Rich講的就是說COVID-19之後, 那這些業者,我們有什麼樣的看法跟建議?  每一個產業,一定有它的旺季,也有它的淡季。 那也相對性的今天,整個全球遇到了這樣子黑天鵝跟這樣的事件。 也一定會有一個所謂的循環,所謂循環是什麼意思? 我們今天想像,假如再過1年,COVID-19真的變得是流感化,那請問消費者會不會重新開始打包了自己行李,又開始踏上了,不斷可以去探尋全新的國際,甚至跨境流程,我相信這絕對是的。所以, 包含其他國家的看法,也是我能出國我能在國外玩,我能告訴我的親朋好友,你看我現在全新的國度。 我相信這個是絕對是會讓她羨慕,那也很多人也很久也很想要再重新回到,比如說像我自己身邊就有很多朋友啊,我好想去日本玩,想去看看那些什麼啊,吃那些美食,所以當後面的你真的已經落地。當全球這一些所謂的邊境都開放,而且也沒有在那麼多複雜的所謂的必須要先自主隔離,回到原本基本面的時候。 

但我要講的是,經過了這兩年間,其實原本的商業模式都漸漸的斷了線,甚至原本的供應鏈也斷,那大家應該要先做什麼?我相信第一個大家說做生意就是這樣,不可能等到事情發生了,我再去布局,而是現在其實我們自己也有很多的不管是業者或者是同業,包含我們自己都開始已經陸陸續續地跟國外去做一些接觸。 跟一些原本可能已經斷了線的產業重新再接回來,所以第一件事情。 當COVID-19真的結束了,當這個疫情轉成流感化或者消失。 我覺得原本。 大家之前該做的這些項目,譬如說。 我們結果回歸一個問題。 在這段期間所產生的一些新的景點,是不是真的已經準備好接觸來來迎接這些外國人?會不會因為這兩年反正都是國旅客所以呢?我也已經早忘記了,我沒有友善的語言、 我沒有友善的文宣。 我沒有友善的管道。 因為反正我都是接國內人,所以要講就是說,當今天產業又回來了。 這個過程我反而要回觀的是我們做好準備了沒。 對於臺灣人可能會有很多人爆發性的出遊、爆發性的出國,但也相對其他國家也如同一樣,但這些我們要從以前的數據來看,來臺灣的不外乎就是呃,中國內地。 日本、韓國,包含東南亞馬來西亞這些這些這些所謂的旅客,以鄰近國家為主,那當他們進來,我們臺灣還像之前之前一樣的友善嗎? 我們有沒有哪些東西是新產出的,但是不是現在就應該要先做一些準備了,那再來另外一個就是說,包含像有一些旅行社,其實在這段期間也開始陸陸續續的,跟國外的一些在地遊程,或者是當地的一些服務的供應商,也開始在重新地慢慢地接觸原因就是因為在這段期間,其實已經有很多人離開了這產業,那當然也有一些人持續的在運作。

 可是我也必須要講的是如同也有很多國外的,一些大型的旅行集團也開始陸陸續續的在臺灣找資源,那我要講的以前被佔著的難道現在不會是好機會嗎?在疫情面前,大家都平等,因為都沒有外國旅客進來,那當然這些線就一定會斷。 可是在這一段過程中,就比誰手腳更快,你越早的接上線,也許COVID-19對你來說只是深蹲再高跳。 因為你也許可以取代之前沒辦法取代掉的那一些供應商,所以對我們來講,在整個疫情結束完了之後,我覺得第一個要件時。 行做好準備。 而這個準備除了數位的能力之外,還有包含原先原本運行的這些商業模式,你能不能在裡面找到更進化的過程,那再來就是說有疫情這一個這個影響跟改變消費者會更注重所謂的自助式旅遊,原因是因為它可以比較妥善的去安排自己的行程。 那迴避掉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那甚至時間還有方法可以更多的掌控。 那對於旅行團還是會有。 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多年輕人,他會是。 針對國外旅遊第一個手法優先飛出飛出國境的這些消費族群。所以我會覺得就是說,不管不管從國外進來臺灣,或者是臺灣人出去,其實都是一樣的,第一個就是先做好準備,那再來就是說,在這段期間也有很多的數位工具,新的產生跟誕生,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在這段期間之前就已經先布好局,比如說我應該要再檢視我自己的社群。 我再檢視我自己的工具。 那甚至當消費者到達店內之後,我該給他們的一些友善體驗,是不是已經具備好?而這一些我覺得是除了現況的營運之外,未來我會更重視的地方。

Rich:

山姆哥剛剛講得很好喔,我們講數位轉型,其實說穿了就是使用數位工具來做轉型,所以剛剛山姆哥呃特別提到說很多數位工具產生了,當然除了工具,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有數據。 有數據呢,就可以用數據來做一些預測啊,那我們不談別人,我們就直接談山姆哥,那你自己的公司臺灣旅圖跟ReadyGo針對數位轉型上可能的做法,我們歡迎山姆哥來談。

Sam:

那我先我先講我們自己在這段期間做的一些改變好了,因為像有一段時間,其實大家都WORK FROM HOME啦,就是因為呃,為了不要讓這一個大家群聚。 那我先講喔,我以前是非常非常排斥WORK FROM HOME的人,為什麼?因為我會擔心會不會有一些事情,大家不在同一辦公室你沒辦法做,或者是說你會不會在,因為沒有辦法可以馬上溝通的情況之下,你的工作效率就較差。 但其實經過這次的COVID-19之後啊,我後來發現WORK FROM HOME其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案,我為什麼講? 反而是大家在面對自己的組織任務目標的時候。 因為你早做完,後面時間就是你自己的。 公司也不會超過。 那公司也不會要求你過分。 但我們也發現,同時也發現有一些員工跟小夥伴們,原來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很好。 所以我必須在我必須要講的是,我們自己也改變時發現,原來透過一些像WORK FROM HOME會用到的一些工具,像Zoom,其實會議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就可以召開,你不用等我,我也不用等你,只要打開就好,只要你穿衣服,你不要只穿內褲,我們就可以開始就線上會議,而且它是可以有很快的節奏,尤其在今年喔。其實非常多的電商的開發跟一些系統開發。 

老實講,我們雖然80%都是以旅館產業為主,但是有20%其實有非常多人會來找我們去做一些系統開發,這時候。 我們也開始大量地跟不同的團隊一起來做線上的運作,那所以我們自己也建立了一些對外性安全的一些架構,然後去做一些共同開發的一些測試區等等,原來你必須要去做,你才會知道,而且甚至你可以從這一個過程之中找到很優秀自我管理的小夥伴們,所以這個是由我們自己內部來去看待,那雖然我們產業本來就已經是技術公司。 能做數位轉型其實是相當有限。 但我們在這段期間也開始做了,但對於廠商來講。 我們去看到了非常非常多的破口,跟可以去做的一些事情,譬如說像,呃。我們後來發現不只是旅館的產業,其實有很多的產業都開始陸陸續續地都有需要有線上的一些預定的工具,所以我們在,呃,今年我們在今年把明年原本要預計做的計劃全部落在今年來做,做什麼來?我們後來去做了一個類似像分時預訂。 也就是說,用時間的方式來讓消費者啊,來讓業者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讓不同的消費者來去, 那這個產業就很廣,比如寵物,或者是呃,像之前也有一些什麼理髮哦,你跟他預定她到家裡幫你理髮。 打從我們也漸漸的開始從這一次的這個疫情裡面,除了原本的旅遊產業之外,我們也開始擴展出來其他的一些產業的服務。 這大概是以系統聲音來講,就是說我們發現很多包含個人或者是說,呃,我舉個例子,譬如說,呃,我是美容師,我原本在美容機構,但是因為COVID-19我沒辦法,我沒有辦法在這個機構繼續服務了。 但他可能會去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是到府服務的這個模式,所以像之前我們也才會看到,新聞有那種私廚,就是親自到你家去幫你去做飯這件事情,那當然是在必須合理的防護之下去完成,那或者是說呃,我們也會看到有很多外送,然後外帶這些的商機都應運而生,所以我們那一段期間也加速了去把一些新的項目。 做出來,就是除了給我們原有的呃旅遊產業來做使用之外,我們也跨足到其他產業來去做一個嘗試,所以對我們來講,以系統來說,我們是看到更多的破口,更多需要,所以我們去做這些事情。 那對於ReadyGo呢?老實講,我覺得認購其實在空中的過程中其實最辛苦。 為什麼我有舉個例子,在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那時候原本是心想說欸,應該要多讓大家。回憶起前出去玩的感覺。 可以舒緩大家的壓力。結果欸,就有消費者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他說,欸現在是疫情呢,你還鼓勵大家出去玩,這樣不好吧?所以那時候我們就心想啊。 

以前我們的ReadyGo大概80%的文章都是在講出去玩,假如旅遊,但後面我們就開始改變我們其實後來的平臺啊,原本以前的原本以前叫做幫你找出去玩的理由。 但在COVID-19我們延伸出來的新的Slogon,叫做打開你的生活大門。 為什麼講我們開始介紹如何宅在家裡? 那有哪些好吃? 宅商品就是宅零食,甚至包含Netflix跟你不可不追的十大好片,我們也開始往其他的不同的這一些生活的生活的一些來源包也開始進行,但比較有趣的是我們。 針對在數據分析上面除了原有的旅遊分析之外,我們也開始大量的去針對一些生活類型,那還有一些不同的一些有趣的議題,包含像有一段時間大家因為都戴口罩,那針對臉上的保養,或者是針對手部的一些議題,而且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關注,那我們就開始出了一些相關的,比如說在疫情期間,如何讓你的臉依然是保持最好的,那不會讓你的手不被酒精侵蝕是哦,有哪些做法? 等等,就是我們都一直在做一些新的議題,而我們本來就一直都在做這些,像就是說用透過數據透過分析,透過消費者點擊網站的文章,跟所謂的瀏覽器跟連結度,我們進而去分析消費者可能對什麼新的議題, 那不斷地推出延伸性的所謂懶人包,你把過程就想像成是一個心智圖一樣,我今天有幾個東西是注意的,那哪一些東西它必須要該怎麼組成? 一環接一環,慢慢的再衍生出來,我們找到消費者更多。在疫情期間,他所關注的一些新議題,對於旅圖來講,對於ReadyGo來說,旅圖是找到消費者更多的需求跟痛點,我們做出新的商品給他們,那針對ReadyGo對於消費者來講。 我們知道他們不能去旅遊,也有很多人怕在這段時間看太多旅遊,怕她觸景傷情,所以呢?我們透過數據上的分析也發現消費者,原來他們也在關注的是除了旅遊之外,什麼宅在家裡議題? 那有一些有趣好玩的,甚至我們在這段期間還去做了。 就是透過我們蒐集全臺,包含一些國外可被允許的一些呃叫做什麼實況直播,這樣譬如說有NASA的衛星的這個實時監控,那包含像有一些什麼呃高海拔地區的風頂? 他的一些現場的,實時的這一個事實的影像,我們把它集結起來,那供一些消費者今天宅在家不能出門,那怎麼辦?我可以在上面看一些有趣的事情,看一些其他國家現場發生的事情, 來去打發時間。 那也讓他們漸漸地就是欸,可以在這個壓力裡面可以紓解,而只是我們在COVID-19裡面找到的是更多有趣的議題,可以讓我來去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科技創新(一百六十三):ESG綠色轉型-綠色轉型之資源再生與回復模式思考

  之前提到循環經濟的各種商業模式有「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再製造」、「副產品與產業共生」、「再生料替代原生料」,以及「資源再生與回復」的七種運作與賺錢方式。之前介紹了「產品共享」、「產品服務化」、「修復與翻新」、「再...